【研究报告】玉米:闲庭信步
2023-08-18 08:11:16来源:徽商期货

玉米:闲庭信步


【资料图】

摘要

7月17日黑海协议的不确定性,给全球谷物供给笼罩了一层担忧,国际玉米小麦应声大涨。但对于玉米自给率达到95%以上的我国而言,影响并不大。国内玉米库存三季度预计持续去化,下游生猪价格虽弱,但国内饲料产量稳定,小麦在饲料中替代玉米预期,在盘面上已经反应大半,后续要看二者价差变化。

新季玉米方面,国内玉米产区天气多变,东北偏旱而华北高温降雨反复切换,不利于新季玉米生长的同时,对贸易粮源库存的威胁也在逐渐增加。前期贸易商建库成本及储存成本较高,现阶段库存较大的贸易商出货情绪较强,多数优质自然干玉米仍保持挺价出售。未来8月下游的需求支撑力度较弱,但美国玉米天气炒作延续,存量需求支撑玉米价格回落空间有限,新粮收获前玉米价格有望维持震荡偏强走势。

风险提示:美国玉米天气转好、优良率升高、黑海事件解决

一、玉米7月表现先扬后抑

7月整月玉米主力合约下跌了4.28%。6月末USDA季度面积报告数据显示,美国玉米面积增加6.27%,美盘玉米大幅回落,而国内玉米5月中旬开始触底反弹,从2481一直上涨至7月上旬的2800,主要由于国内库存继续去化,北港南港库存都到了历史最低点,因此并未跟随美玉米回落继续走强。但之后由于玉米现货价格坚挺而养殖企业依然处于深度亏损区间,下游企业无法接受高价玉米,需求替代品愈发普遍,玉米开始见顶回落,回吐了此前的部分涨势,回到了2700附近。其后7月19日俄罗斯黑海协议的不确定性支撑国外玉米和小麦价格大涨,国内虽然影响不大,但情绪上的影响对价格起到了一定的止跌作用,期价开始横盘调整。

图1:连盘玉米2309合约7月价格表现

二、全球玉米面积增加导致库消比同比上升

(一)7月报告中性偏多

2023年7月供需报告显示,据美国农业部(USDA)预测美国2023年玉米种植面积为9409.6万英亩,同比去年的8857.9万英亩增加6.23%,环比上月预估的9200万英亩增加210万英亩即2.28%。面积调增但单产调降,从上月的181.5调至本月的177.5蒲式耳/英亩,因此产量小增,而需求未变,因此期末库存也只是略增。美玉米当日闻讯小跌,此前6月末面积大增已经在盘面充分反应,因此期价跌幅受限。

表1:USDA2023年7月供需报告中美国玉米供需平衡表(百万英亩、百万蒲式耳)

数据来源:USDA、徽商期货研究所

(二)国内外天气炒作持续利多价格

据NOAA最新预测数据显示厄尔尼诺形成概率:8~11月厄尔尼诺的概率目前已经上升至95%以上了,且到12月份以后才能回落。而从目前的ENSO指数来看,2023年3月上旬太平洋海温异常指数升至0.5℃附近,目前已经持续至7月,最高在6月中旬曾达到1.3℃附近,如果这样的异常海温持续五个月至8月,则宣告厄尔尼诺正式形成。

图2:太平洋海温异常指数(℃)

图3:ONI异常海温概率图(%)

数据来源:NOAA、徽商期货研究所

从美国玉米主产区中西部的天气来看,厄尔尼诺已经影响到了玉米的优良率。在占到全国玉米播种面积92%的18个州,截至7月23日,美国玉米评级优良的比例为57%,持平上周,去年同期为61%;美国玉米吐丝率达到68%,一周前47%,高于去年同期的58%,五年同期均值65%;进入糊熟期的比例为16%,一周前7%,去年同期12%,五年同期均值14%。不过虽然优良率差强人意,但玉米的吐丝率和糊熟期好于往年,后期只要没有持续的大面积干旱,厄尔尼诺年份一般会带来高温多雨,大概率会是丰产年份。

图4:玉米生长优良率(%)

图5:国内春玉米发育期

数据来源:NOAA、中央气象台、徽商期货研究所

国内玉米产区方面,6月全国平均气温为21.2℃,较常年同期偏高0.9℃;从空间分布来看,全国大部农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略偏高。东北大部分地区大部份光温水条件适宜,没有明显阶段性低温,气象条件总体利于大豆和春玉米等旱地作物生长以及一季稻移栽返青和分蘖。7月黑龙江整体偏旱,但目前大豆玉米长势尚好,需关注八九月份产区天气变化。

三、上半年国内谷物进口整体略减少

(一)玉米进口小减小麦大增

2023年上半年,我国四大谷物进口量为2727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4%。其中,小麦进口量增长明显,高粱进口量下降最为显著。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中国1~6月玉米进口量共计1203万吨,同比减少11.5%。分国别来看,1~6月我国自美国进口了469.4万吨,同比减少了44.34%;自乌克兰进口了433.53万吨,同比减少了11.73%;自巴西进口了221.48万吨,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进口结构的改变主要是今年新增了巴西的进口来源,且由于巴西玉米2022/23年度丰产,较乌克兰和美国有很大的价格优势。进口减少也说明上半年玉米缺口在二季度被小麦和临储水稻暂时填补。

进口替代品方面,我国1~6月小麦进口量总计为801万吨,同比增加62.1%;1~6月累计进口大麦510万吨,同比增加35.3%;1~6月累计进口高粱222万吨,同比减少63.1%。整体来看,小麦进口增加,主要是因为国际小麦进口成本下降,并非是国内短缺;大麦进口量大幅增加是由于今年4月中澳解决了大麦进口争端问题,因此供给增加;而高粱进口量减少,则是需求因素主导。

图6:玉米月度进口(吨)

图7:小麦月度进口(吨)

(二)黑海协议事件对我国粮食供给影响有限

关于7月18日俄罗斯黑海协议事件,是近期市场较为关注的粮食安全事件,此事也关系到国际粮食供给与运输问题。从黑海协议产生的背景来看,2022年2月期间全球重要的粮食出口大国俄罗斯和乌克兰两国爆发冲突,一度使黑海重要港口中断,引发了市场对于粮食供应紧张的担忧,带动全球粮价大幅飙升。不过,经联合国和土耳其斡旋,俄罗斯与乌克兰于2022年7月22日就恢复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一事签署了黑海粮食协议,这在去年本是一个促进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贸易合作,是一个关于粮食和化肥出口的协议,协议初始有效期为120天。该协议后经三次延长,2023年7月17日则是又一次到期之日。

然而,俄罗斯为什么要退出黑海协议?因普京认为美欧欺骗了俄罗斯,没有履行承诺,因此决定不再延长该协议。这使得美欧土耳其乌克兰等国面临粮食和化肥供应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全球粮食安全问题。普京的“退群”行为,使得乌克兰陷入更加艰难的困境。乌克兰虽然表示依旧敢从黑海运输粮食,但是面临着来自俄军黑海舰队的威胁,作为全球第一大葵花油出口国、第四大玉米出口国、第六大小麦出口国,乌克兰如何保证粮食的运输成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此后到了7月27日,据传欧盟为乌克兰谷物出口提供新的运输路线,小麦和玉米大幅回吐涨势,但此事未能完满解决,后续仍存在不确定性。

目前的局势,过度依赖俄乌两国粮食供应的国家来说,也开始积极拓宽更多粮食来源途径,以寻求将俄乌冲突带来的粮食供应风险降到最低。对于我国而言,黑海协议事件的影响相对有限,我国稻谷、小麦、玉米等谷物自给率都能达到95%以上,我国也加速了多元化进口渠道布局。因此,黑海协议事件的影响仍多作用在市场情绪上,而受此影响,国内玉米贸易商的挺价意向趋浓。

图8:2022/23年度全球玉米出口国别占比(%)

图9:我国谷物2022/23年度对外依存度(%)

四、国内玉米与小麦等替代品的“恩恩怨怨”

(一)小麦挤占玉米饲用需求已为常态

1、小麦替代玉米在营养价值与添加比例的对比

2023年4月以来,玉米和小麦价差缩窄,因此在饲料养殖低迷期,小麦替代玉米成了主流。一般理论上认为,20%小麦=16.5%玉米+3.5%豆粕,以小麦代替玉米,不但可以在保持日粮功效相同的情况下,减少饲养费用,还可以减轻饲养负担,而复合酶制剂的应用则是达到降本增效的关键。

饲料中小麦的用量因猪的种类及生长时期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小麦替代玉米的比例为:小猪0%~20%,中猪30%~50%,大猪50%~100%,母猪20%~30%。小麦日粮取代玉米日粮,要逐步进行,每次增加5%~10%,这样可以让猪对饲料味道、消化能力、肠道微生物区系的改变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这样才能防止猪的采食量和粪便的质感发生较大的改变,从而造成猪的应激反应,甚至引发市场投诉。

饲料中小麦添加量也会因鸡的种类、生长时期以及养殖方式而有所不同。土鸡在育雏期小麦添加量就已经到达10-20%,中大肉鸡小麦添加量可达到50-100%;在蛋鸡饲料中,蛋雏鸡添加量在20-40%,育成鸡添加量已经达到了40-60%,产蛋鸡的添加量在30-100%;在不添加酶类的情况下,将15-20%的玉米改为15-20%的小麦,不仅具有较高的养殖安全性,而且不会对肉鸡生产性能产生明显影响。

2、小麦和玉米价差对比以及替代分析

今年新麦大量上市后,玉米受到芽麦替代玉米的压力很大。但近段时间,由于局部地区的芽麦毒素指标普遍偏高,饲料加工企业收购使用量也相对有限,同时在使用芽麦生产的饲料进行实际饲喂的过程中,饲料发酸影响外销、生猪采食量下降等问题逐渐被发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猪饲料生产中芽麦的使用比例,部分饲料加工企业已下调芽麦使用比例或停用芽麦进行生产。芽麦使用比例减少对于玉米市场来说是个利好消息。不过,当前山东地区二等玉米和小麦的价差在160~180元/吨附近,在新季玉米收割上市前,小麦在饲料中的替代依然有质量和价格的优势,若后期价差维稳则不会对玉米价格有太大压力,但若价差扩大,则小麦替代有望增加。

图10:玉米及替代品价差(元/吨)

图11:小麦年度价格(元/吨)

(二)新玉米上市前小麦利空幅度有限

此前关于稻谷定向拍卖传言,虽然底价上调100元/吨,即东北地区1700元/吨,其他地区1800元/吨,但总量不大,对目前的市场而言影响甚微。整体而言,在新季玉米上市前小麦的替代仍会持续影响市场,不过由于在新麦上市只是替代玉米的增量利空基本在盘面反应过,且国际小麦价格大涨对国内小麦支撑,预计二者价差有望维持在200元/吨之下,对玉米替代预计有限。

五、消费端存量需求仍支撑

(一)生猪低迷对玉米支撑有限

猪价7月下半月开始触底反弹,加上近期旅游行业逐步恢复,下游消费市场略有回升,养殖端挺价惜售情绪较强,出栏积极性不高。叠加南方局部地区受台风影响,生猪出栏受阻,对猪价也有一定支撑。但高温天气消费整体疲软,白条走货不佳,批发市场剩货现货仍存,需求端无明显支撑,加上由于豆粕玉米价格高企,养殖仍处于深亏损状态。屠宰环节依旧存在庞大库存,叠加居民猪肉消费需求继续处于夏季季节性淡季阶段,八九月份也无假日短时增量需求,消费总体依旧萎靡。

但从6月工业饲料数据来看,玉米下游消费依旧坚挺。2023年6月,全国工业饲料产量2629万吨,环比下降1.3%,同比增长9.6%。饲料企业生产的配合饲料中玉米用量占比为34.2%,同比增长0.4个百分点;配合饲料和浓缩饲料中豆粕用量占比14.0%,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可以看出在养殖业整体低迷的此时,玉米的需求存量减幅不大。

(二)淀粉库存偏高限制价格上行

7月玉米淀粉价格走势较为平稳,近期淀粉深加工厂家玉米原料供应压力稍有缓解,不过玉米原料下跌一定程度上也带动淀粉价格下行。截止七月末国内淀粉库存为90.8万吨,虽然同比略有下滑,但仍处于近七年的偏高位置。目前山东淀粉现货报价在3400元/吨左右,部分企业为锁定部分订单议价成交,因此成交价明稳暗降。不过仍有厂家在坚挺报价,山东淀粉厂开机率持续下滑,三季度有望维持低位。未来市场虽有看空情绪,但玉米价格后市走稳,淀粉有望跟随。

图12:山东淀粉开机率(%)

图13:国内玉米淀粉库存(万吨)

六、后市操作及建议

7月17日黑海协议的不确定性,给全球谷物供给笼罩了一层担忧,国际玉米小麦应声大涨。但对于玉米自给率达到95%以上的我国而言,影响并不大。国内玉米库存三季度预计持续去化,下游生猪价格虽弱,但国内饲料产量稳定,小麦在饲料中替代玉米预期,在盘面上已经反应大半,后续要看二者价差变化。

新季玉米方面,国内玉米产区天气多变,东北偏旱而华北高温降雨反复切换,不利于新季玉米生长的同时,对贸易粮源库存的威胁也在逐渐增加。前期贸易商建库成本及储存成本较高,现阶段库存较大的贸易商出货情绪较强,多数优质自然干玉米仍保持挺价出售。未来8月下游的需求支撑力度较弱,但美国玉米天气炒作延续,存量需求支撑玉米价格回落空间有限,新粮收获前玉米价格有望维持震荡偏强走势。价差套利方面,91可逢低做正套,因9月对标青黄不接的陈粮,而1月对标面积增加的新粮;15合约暂未走出趋势,可继续观望。

图14:玉米2309-2401价差(元/吨)

图15:玉米2401-2405价差(元/吨)

标签:

最后一页
友妻门之后,费舍尔和巴恩斯冰释前嫌!老鱼执教继子,戈万乐开花

精彩推荐

资讯News

  • 聚焦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