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新物种”的生存边界不断被发现,要尽快摸清“家底”_全球观热点
2023-03-16 22:08:34来源: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16日讯(记者金文兵)时隔20年,武汉重新发现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中华虎凤蝶。“中华虎凤蝶这类昆虫,是生物圈生态健康指示物种中的敏感物种,对衡量生态保护工程的成效具有极强的指示功能和生态意义。”3月16日,武汉市生态环境科技中心生态室主任、高级工程师沙茜介绍。“中华虎凤蝶的回归,再次证明武汉的生态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提升。”


(相关资料图)

中华虎凤蝶的羽化瞬间。吕典 摄

近年来,武汉“新物种”的生存边界不断被发现,武汉的新物种记录不断被打破。

2016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赵鑫磊,与武汉植物爱好者、中医药工作者周重建,在武汉的黄陂山区发现一种罕见植物,经过6年的持续观察、鉴定,最终确定这是一种植物新种,被发现者命名为“绯红金粟兰”。

去年12月26日,武汉鸟友朱全宇在黄陂区武湖观测并拍摄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脸琵鹭(Plataleaminor)。经专家鉴别后,它被认定为武汉市第451个鸟类新记录。“去年,我市共认定了20个鸟类新记录。”武汉观鸟会会长颜军介绍。

黑脸琵鹭。朱全宇 摄

今年1月,武汉监测记录到野生鸟类203种,记录的鸟类物种数较去年同期(184种)增加19种。其中,记录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青头潜鸭290只、黑鹳50只。

为什么鸟类、植物、昆虫等新物种不断在武汉“被发现”?

生态专家沙茜分析认为,原因之一,是以前的物种调查和生物多样性调查不够全面,有些物种“被遗漏”。近年来生态环境不断向好,物种也在不断恢复。另外,随着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的提高,民间生态观察爱好者不断增加,武汉“新物种”的生存边界不断被发现。

沙茜介绍,武汉已经完成府河湿地、涨渡湖湿地的生物多样性调查,正在进行藏龙岛湿地生物多样性调查,全市生物多样性“家底”逐步摸清。希望尽早启动武汉市昆虫多样性本底调查与评估,以便有针对性开展武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修复。

【编辑:赵可】

标签:

最后一页
【环球速看料】阅文集团2022总营收76.3亿元 净利润13.5亿元

精彩推荐

资讯News

  • 聚焦Policy